冬至进补药补不如食补

发布日期:2016-10-11 16:41:25 浏览量:0
分享
    12月22日是今年的冬至日,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较短、黑夜较长的一天,过了冬至,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,黑夜会慢慢变短。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“冬至 “。 在二十四节气中,冬至较受重视,人们尤其关注冬至前后的养生与保健。冬至前后,我们要注意哪些细节呢?且看石家庄明德中医医院医生给我们的温馨提示。
 
    冬至前后,天寒地冻,每天坚持泡脚可改善手脚冰冷
 
    手脚冰冷,一方面与外在因素有关,主要是天气寒冷导致;另一方面也与自身的体质有关。手脚冰冷和心脏血管有很大的关系,因为血液是由心脏发出,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,氧经过燃烧后,才能产生热能,手脚才会温暖。从中医的观点来看,手脚容易冰冷,多是属于气血的毛病,是由于气虚、血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、血液量不足而致手脚冰冷。
 
    泡脚是解决手脚冰冷较有效的方法。每天坚持用40度左右的热水浸泡20分钟左右,当全身有发热感时,则说明血液循环畅通了。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,可进一步增强血液循环。另外,可适当地采用食补进行调理,并可用暖水袋等物理手段辅助缓解。
 
    冬至前后,降温幅度大,老人要谨防中风
 
    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心血管病,脑血管病,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病,气温骤降,会使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,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;寒冷还会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含量增高,易形成脑血栓。老年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差,加上气温变化幅度大,中风发病率也会升高。其实,中风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,中风前通常有很多征兆,及时就医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。
 
    冬至前后一般会出现大幅度降温,早上的气温较低,老人不宜起得太早。除此之外,要注意饮食,以低盐、低脂肪为佳;控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,如动物的内脏、肥肉等;应选择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,如淡水鱼、鸡鸭肉、新鲜蔬菜、水果等。
 
    冬至前后,皮肤干裂、发痒,应多食蔬菜水果
 
    出现皮肤干裂、发痒,主要是因为气候原因,天气干燥,北风吹,湿度小,皮肤就容易干裂发痒。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,适当擦润肤乳可缓解皮肤问题。此时也应适当补充维生素,可多食新鲜蔬菜、水果等。
 
    天气寒冷,穿衣要科学,不一定要多
 
    冬至御寒,较直接的方式就是穿衣,但是穿衣要科学,不一定要多。穿得多,人体自身体温调节机能会下降,反而容易发烧感冒。同时,衣物过紧,人体血液循环会受到一定的阻碍,反而不利于保暖。因此一定要注意科学穿衣,可选择轻而保暖的羽绒服或者能抵挡寒风的皮衣,里面可以穿一件稍宽松的柔软毛衫,但不要让领口太紧,否则容易造成脑供血不足。
 
    冬至御寒,多吃含铁、钙丰富的食物
 
    冬至御寒,可适当多吃含铁、钙丰富的食物。怕冷与缺少钙和铁等矿物质有关,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,如蛋黄、猪肝、黄豆、芝麻、红枣等,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。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、豆制品、海带、紫菜等。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含碘丰富的海带、紫菜、贝壳类等。胡萝卜、莲藕、土豆等根茎类蔬菜中含丰富的矿物质,经常食用也可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。
 
    进补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
 
    冬令进补应选在什么时间较好呢?有三种说法: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;二是在冬至前后;三是三九天。人们普遍认为冬至前后进补是较佳的时期,因此,冬至一到,很多人就开始想方设法地进补。
 
    其实,进补并没有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,进补也因人而异,不同体质的人,进补的度和进补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别。一般情况下,冬季比较适合进补,但不局限于冬至前后这几天时间。
 
    药补不如食补
 
    药补与食补都属于中医进补的范畴,但有所不同。食补是应用食物的营养来预防疾病。药补主要运用补益药物来调养机体,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。食补一般没有副作用,而且可引起药物起不到的作用,但必须根据体质情况适当进补。
 
    温馨提示:石家庄明德中医医院是专业妇科医院,拥有国内知名妇科医生数十人,素有石家庄名医堂之称,常年邀请国内妇科泰斗前来交流会诊,更是开创诊疗新模式,提供网上预约,免费医生在线咨询,如果您有难言之隐,不妨点击免费医生在线咨询,在线咨询医生。如果需要就诊,可直接在网上预约,还可享受免挂号费的优惠。
图片描述

友情链接:石家庄明德中医医院

地址:石家庄红旗大街241号【乘坐107路14路15路311路到河北生殖妇产医院下车即到】
Tel:0311-66179120(无节假日医院)早8:00点-晚18:00点
冀ICP备19037199号-3 石家庄明德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

问诊热线
0311-66179120